Adobe Reader 安装程序体积历年变化

最新更新:2025-08-26 04:33:40

截至本文撰写时,适用于 Windows 11 的最新版 Adobe Reader 25.x.y.z 64 位安装程序体积达 687,230,424 字节。安装完成后,程序包含“AI”(理所当然)、自动更新程序、遍布各处的_Acrobat在线服务_广告,以及“新”与“旧”两种图形界面。

作为对比,SumatraPDF-3.5.2安装程序仅为8,246,744字节。它不含“AI”组件,无自动更新程序(虽可检查新版本——我认为这毫无必要,毕竟理智的用户本就会通过scoop安装),更没有“云存储”广告。

下图展示了Adobe Reader安装程序多年来体积的增长趋势。在可行的情况下,均采用64位版本安装程序进行对比。

次日更新:

Hacker News最佳评论:“这图表简直像犯罪现场”

好吧,这里是线性图表,以及生成两张图表的原始数据源此处。所有数据点标签均为版本号。

共有 134 条评论

  1. Adobe Reader是我在全新设备上绝不安装的首款应用。

    它运行迟缓卡顿,暗藏诸多恶意设计与烦人弹窗,以各种方式践踏用户权益,还将基础编辑功能锁在订阅服务后。

    这简直是垃圾软件中的垃圾之最,和MS Word(在Mac上越发臃肿)同属一类。

    编辑:为明确表意在“垃圾”后补上“软件”二字。

    • > 烦人的弹窗

      弹窗难道有不烦人的时候吗?:)

      最近对此深有感触,我实在想不出弹窗在何种情境下是真正不可避免且恰当的选择。至少从用户角度看是这样(开发者视角嘛,这既是偷懒捷径,又是抓人眼球的“好方法”…虽然抓不住注意力)。

      • 我有个Illustrator插件,提供多种定期保存文件的辅助选项。我设置的是每十五分钟弹出一次礼貌提醒。

        有时它会抢占Illustrator操作焦点,确实略显烦人,但正是这种设计才真正有用——我_希望_它能打断当前操作,迫使我思考是否该保存文件,若未完成则立即保存。

        或许这依然令人不快,但这是我明知会烦人却主动要求的烦扰。

      • 看看如今开发者如何称呼“吐司”通知:他们深知“弹窗”一词带有负面意味,却达成共识用新名词替代,而非彻底杜绝弹窗机制。

        • 《主题医院》(一款90年代的搞笑游戏)的提示设计很酷,看左下角图标弹出的效果:https://youtu.be/26O35BOTVSI?t=693

          部分提示若未点击会自动消失,可能是问题已解决(例如等得不耐烦的病人离开),且用户可自由选择处理顺序。

      • > 弹窗难道不总是烦人吗? 🙂

        在macOS的Finder中按空格键“预览”文件基本算“不烦人的弹窗”,毕竟这是用户主动需要的操作 🙂

      • 或许当用户反复尝试不可行的操作却未能理解更微妙的UI提示时?此时弹窗恰好介入解释操作失败的缘由,反而能缓解挫败感?

      • >> 我实在想不出弹窗是真正不可避免且恰当选择的场景

        双重验证请求的弹窗呢?弹窗提示推送通知总比自己找认证应用强吧。

      • “确定要关闭146个标签页?”

        • 这正是多余弹窗的典型案例。只需提供明显的撤销操作即可。

    • > Adobe Reader是我在全新设备上首拒安装的应用。

      说得好。让我想起那首歌词类似“当你的手机不再响铃,那必定是我”的歌。

      • 我常听一档恶作剧电话节目,主持人惯用桥段就是给二手商品卖家打电话,明确告知对方自己毫无购买意愿。

    • 不过Adobe Reader(或Acrobat Reader)仍是PDF文档的行业标准。

      我曾遇到这样的情况:用OnlyOffice创建的PDF在Chrome中显示正常,但嵌入的字体在Acrobat中无法识别或正确渲染。

      我保留Acrobat安装仅用于验证自创PDF文件的完整性。

      • 我怀念Acrobat的打印对话框。没错,就是那个打印对话框。我不得不安装整个臃肿的软件包,只为获取那个对话框。

        为什么?PDF文件往往是“打印优先”文档。有时我需要打印它们。有时打印机需要些许调整才能输出完美效果。Acrobat的打印对话框具备即时完成此操作的能力,毫不费力。其他软件则完全做不到。如果SumatraPDF能具备同等功能,而不是把所有内容都扔进那个糟糕透顶的Win95时代系统默认打印对话框,我想我永远都不会用其他软件了。

      • 它居然还能成为行业标准,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在我用过的现代PDF阅读器中,它的表单填写功能(在现有PDF上填写表单)绝对是最糟糕的。即便是付费版本也相当糟糕。

      • 上份工作中我不得不安装Adobe Reader,因为需要处理的联邦及州政府官方PDF文件仅能在该软件中正确显示。若用Chrome等其他程序打开,只会出现单页提示要求使用Adobe Reader。

        • >用其他软件(如Chrome)打开时,只会显示一张提示“请用Adobe Reader打开”的空白页。

          所以他们故意让非Reader的文档无法正常显示?

          • PDF存在多种标准。文档设计者可通过支持不同标准实现差异化显示效果。Acrobat(至少曾经)是唯一真正兼容所有标准的软件。

      • 完全正确。我最近用macOS预览程序处理国外PDF地图:旋转图层并叠加英文注释。保存后在预览程序中正常显示,但用iOS原生PDF阅读器打开时旋转失效导致注释无法辨识。而Acrobat Reader for iOS能正确显示。

        可见仅看二进制文件大小毫无意义。Acrobat虽臃肿,但其底层代码显然足够健壮,能处理其他阅读器无法应对的边缘场景。

    • 虽然我也持相同看法,但仍会安装它——因为总会收到只有Acrobat能处理的PDF文件。

      所有替代方案都存在缺陷,尤其在商务场景中,人们总会发挥创意挖掘PDF的特殊功能。

    • 我使用Adobe Reader/Acrobat的唯一用途就是将PDF转换为文本。真的仅此而已,而且仅因为某些PDF文件的转换效果远胜于pdftotext。

    • 若在Mac系统上,何必安装Adobe Reader?虽然专业用户可能需要那5%的特殊功能,但预览程序已能满足我所有需求(包括签名标注、真实信息遮盖、合并PDF等),且速度快、功能齐全且完全免费。

      • 不是给高级用户用的,是给政府机构用的 🙂

        我保留官方Adobe Reader是因为这是签署政府文件的唯一途径。

        它简直像病毒,我不得不手动清除更新守护进程和垃圾邮件守护进程之类的东西。

        顺便说下,文章说它现在有“AI”功能了。那我的纳税申报表会被发到哪里去?

      • 我用预览程序处理签名标注、合并PDF、删除页面等操作,但有时会破坏可填写PDF——字段对齐失准,某些数学函数无法使用。

      • 许多经典PDF功能至今仍未被替代阅读器实现。工作中我必须使用Reader来调用可点击的元数据弹窗,这是其他阅读器无法支持的。

        • Adobe支持的两大功能在其他阅读器中并不常见。首先,我使用的原理图捕获应用生成的PDF文件中,每个元件的元数据可通过点击查看。原理图上显示“R179, 100欧姆, 0.125W”,点击后会显示零件编号及BOM中的其他数据。其他阅读器均无法呈现此类数据。由于该PDF作为“不可篡改”的图纸副本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无需打开Cadence软件即可获取全部信息极为便利。我认为这涉及某种极易被利用的PDF JavaScript扩展功能,或许正是其他厂商未支持此功能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何Adobe产品常受CVE漏洞困扰)。

          其次,我们利用Adobe的批注功能标记已发布图纸或其他文档的变更。随后我和质量保证人员在PDF上签名,文件要么直接发往生产车间实施,要么交由文档负责人整合到新版本中。其他阅读器要么无法以相同方式使用批注功能,要么无法尊重批注和签名应有的只读属性。

      • 我发现许多表单在预览中无法正常工作。不确定是Acrobat专属功能缺失,还是苹果刻意未在预览中支持。但某些表单在Mac预览中填写后会严重变形,这种情况我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 > 合并多个PDF文件

        能否实现将PDF A的第2-3页与PDF B的第7-23页拼接?多年前在macOS上操作时记得这非常麻烦。记得最后用了云服务/网站处理,毕竟文件完全不涉及机密。

        • 难道不能直接拖拽文件在预览窗口间移动吗?

          • 你可以直接拖动缩略图。

            据我所知,这种方法唯一的缺点是会生成新的PDF文件(渲染到新的PDF上下文中)。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损耗(如果存在预览程序不支持的功能被“丢弃”),且生成的PDF文件可能比原始文件更大。

          • 哇,逐页拼接?我之前不知道这个方法,下次用Mac拼接PDF时试试看吧 🙂

        • 我常用的工具是pdftk。

          详见https://www.pdflabs.com/docs/pdftk-cli-examples/

        • 我通常首选qpdf处理PDF:

            qpdf --empty --pages a.pdf 2,3 b.pdf 7-23 -- out.pdf
          
        • 对于已安装LaTeX的用户:使用LaTeX实现此功能相当简单。

          • > 使用LaTeX实现此功能相当简单。

            不查参数/语法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将PDF A的第2-3页与PDF B的第7-23页合并”?

            若需多次命令行调用,且需在终端历史记录中记忆/查找,同时长度不足80字符——我不敢说这算简单 🙂

            • pdfjam [1] 底层使用 LaTeX 包,它包含在 TeX Live 发行版中,并作为 LaTeX 包的封装工具。基于此,我认为你的示例应为:

                  pdfjam PDF_A.pdf ‘2-3’ PDF_B.pdf ‘7-23’ --outfile joined.pdf
              

              坦白说我查了资料才弄明白,不过只花了三分钟(读我文件里就有这个示例)。

              [1] https://github.com/pdfjam/pdfjam

      • 有时Mac用户需要与非Mac用户沟通,使用相同的PDF阅读器软件很有帮助——这样就能确保发送的文件与对方所见完全一致。

      • 预览工具尚可,比Adobe Reader强。但PDF Expert在各方面都堪称卓越,相比Adobe Acrobat和预览工具都有显著提升。他们居然不推出PC版,实在太奇怪了。

      • 喜欢预览功能,但它无法兼容所有PDF格式。我仍需经常切换到Acrobat使用。

      • 说得对,谁会选择Adobe Reader而非Mac自带的预览功能?尽管预览功能本身存在局限性。

        • 预览功能哪里差劲?唯一想到的是缺少涉及JavaScript的高级PDF功能(对某些人而言这反而是优势)。

          • 三年前起,每次用预览打开PDF都会莫名缩放失准,左右滑动时文档会抖动……(并非故意左右滑动,而是上下滑动时会触发)。我总得先缩小显示才能让文档正确适配屏幕,此时左右滑动功能才会失效。

          • 在预览中查看的PDF文件中,约每15个就有1个在首页出现类似“损坏JPEG”的伪影。(通常是旧书杂志的扫描件。)页面会出现对角线排列的绿色方块阶梯状图案,每个方块我推测是8×8尺寸的离散余弦变换(DCT)单元,贯穿整个页面,同时伴有疑似缺失的颜色通道。但同一PDF在Firefox中打开则显示正常(说明pdfjs渲染正确)。此问题已存在多年,似乎与MacOS自身的PDF渲染机制有关(因此简单切换应用程序很难解决)。我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甚至想不出合适的描述来搜索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 希望能看到示例PDF文件(我想将其发送给苹果公司的PDF/ImageIO团队)。

    • 在Windows XP时代,我曾深爱福昕阅读器。它能直接打开PDF文档,毫无麻烦。

  2. 安装Adobe Reader前可通过Windows版自定义向导[1]移除广告及在线功能,其中设有“禁用升级销售”[2]选项。macOS系统可能也有对应版本[3]。此外,直接在系统注册表/首选项中设置相应的“FeatureLockDown”选项也可能有效[4]。

    [1]: https://www.adobe.com/devnet-docs/acrobatetk/tools/Wizard/in

    [2]: https://www.adobe.com/devnet-docs/acrobatetk/tools/Wizard/on

    [3]: https://www.adobe.com/devnet-docs/acrobatetk/tools/AdminGuid

    [4]: https://www.adobe.com/devnet-docs/acrobatetk/tools/PrefRef/W

  3. 此刻我已不再信任大型程序。有人推荐用Lens管理K8集群,那应用安装包竟有600MB,若我没记错在Mac上安装后体积翻倍。桌面软件真是越来越离谱了。而Blender下载包才300MB。倒不是说我追求过度优化的软件。但2GB的k8控制台本身就让人对开发者失去信任。

  4. 注:y轴采用对数刻度。图表显示当前Adobe阅读器比Sumatra大83倍。

    • 确实。考虑到图表旨在展示相对尺寸差异,对数刻度似乎是个糟糕的选择。

      • 对技术受众而言,这可能是较优选项;但面向大众传播时效果欠佳。

        若采用纯线性图表,Adobe PDF安装程序和公司前15年的发展轨迹将完全被压扁成一条直线

        • 参考版本:线性纵轴图表 https://imgur.com/a/A2D1puk

          • 就本文论述目的而言,此图表比对数坐标图更能有效阐明观点。我认为采用此类图表会是更优选择。

            谢谢!

            • 但在非对数图表中几乎无法看出SumatraPDF的增长轨迹。2000年前的Adobe Reader同样如此。

              • 就本文传达的核心观点而言,我认为2000年前Adobe的具体市场份额或SumatraPDF的精确规模完全无关紧要。

                线性图表能_瞬间_传递以下信息:

                    - 在Adobe市场份额呈指数级增长的同期,SumatraPDF的规模几乎未见变化
                
                    - Adobe的疯狂增长峰值始于约6年前
                

                或许是我愚钝,起初竟未察觉图表采用对数纵轴。意识到后,我不得不花时间解析图表才能理解其含义(我极少接触对数图表)。解析后我唯一的收获是“哇,当苏门答腊几乎原地踏步时,Adobe却暴涨了”——这与线性图瞬间传递的信息如出一辙。

                对我而言,最关键的直观信息就是:苏门答腊体量相对平稳,而Adobe增长曲线近乎垂直。若需精确数值,我自会深入探究。

                • 我认为这恰恰是采用对数刻度的论据。你所说的结论其实并不准确。

                  Adobe的体量几乎始终呈指数级增长,2010年代中期增速略有提升。SumatraPDF初期同样如此,但十年后成功趋于平稳。

                  关键在于相对体积变化。90年代中期从约2.5MB增至5MB的增幅在当时相当显著。就用户体验影响而言,这至少与25-30年后从300MB增至600MB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

                  • >关键在于相对体积变化.

                    这正是我们观点分歧之处。相对体积变化对我毫无意义,我关注的是最终安装包的绝对大小。

                    Adobe庞大且持续膨胀,Sumatra精简且始终轻量。

                  • 我不同意,支持qualeed的观点。我认为容量翻倍本身意义不大,关键在于:为何要翻倍?新增了什么我真正需要的功能?直觉告诉我毫无价值,因此这种做法本不该被接受——只是如今已是行业常态。软件发行商几乎都默认带宽无限且高速,根本不在意用户实际消耗。

                    90年代这种跳跃会让我白白浪费调制解调器时间。那天我额外多花了30-60分钟才能下载其他东西(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如今,多下载300MB只需不到一分钟,我还能轻松同时处理其他任务。

                    • 试想1998年出现50MB的跳跃——那绝对是令人瞠目的瞬间。再想象2025年的50MB跳跃,我们几乎不会察觉。

                      说Adobe的疯狂增长始于六年前,不过是指出指数曲线中的拐点罢了。其实从1.0版本起,它的增长曲线就基本如此。而SumatraPDF也曾长期保持同样的指数级增长。

                      若只看绝对数值,300MB的增量无关紧要,那为何不把Y轴扩展到1TB,把所有数据都压在底部?

          • 感谢!这张图比文章里的清晰多了。两款软件的相对体积一目了然,而对数刻度在这方面简直糟糕透顶。

          • 若要凸显Adobe Reader如何臃肿膨胀,同时对比Sumatra的空间利用效率,这种呈现方式才真正切题。

            这才是最具代表性的展示。

        • 作为技术受众,对数刻度对我毫无意义。因此我甚至不认同它对技术受众是好选择。或许对习惯阅读对数刻度的人有效,但这类人群绝非多数——毕竟这种图表实在罕见。

    • 我最初看图表时误将版本号当作兆字节大小,因为这样解读的数据与曲线呈近似线性关系。“25.1 MB?”我自言自语道,"咦,我本以为会大得多,但…或许是某种超压缩技术?但还是感觉太小了。不过这篇文章可能是在夸Adobe控制得当。"

      随后想到Sumatra安装包3.几MB的体积倒也合理,毕竟是高压缩安装程序。

      唉,有些体积实在离谱。我至今记得Zoom某次更新直接翻倍——他们居然在安装包里塞了_第二个完整网页浏览器_。

  5. 2005年收购Macromedia后,Adobe将Flash整合到Acrobat及Acrobat Reader等多款产品中。这使得PDF文件能嵌入Flash(SWF)内容,导致安装程序体积和复杂度增加。随着Adobe在2020年代初正式终止Flash Player支持,Flash功能最终被移除。

    Adobe还在Acrobat中嵌入了JavaScript引擎,以支持表单验证和自动化等交互式PDF功能。多年来,Flash和JavaScript都带来了显著的安全风险。

    尽管Flash已不再受支持,但Acrobat Reader仍包含JavaScript功能,这依然是潜在的攻击面。相比之下,轻量级PDF阅读器如Sumatra不支持JavaScript或Flash,提供了更小巧、更安全的运行环境。

    • 我总觉得嵌入JavaScript这件事带着某种讽刺意味。

      PostScript技术本身很出色,拥有强大的渲染引擎。但问题在于PostScript过于强大——作为图灵完备语言,其脚本输出难以直接作为文档使用。于是Adobe沿用相同渲染引擎,剔除图灵完备特性,添加大量结构化设计,最终诞生了PDF格式。讽刺的是…他们随后竟以(厌恶地吐唾沫)JavaScript的形式,将那些棘手的图灵完备特性重新塞了回来。天啊,如果他们真需要在文档里嵌入脚本语言(这点尚有争议),大可直接把PostScript放回去。

  6. 题外话:有没有好用的平滑滚动PDF阅读器(至少Windows平台),能提供一定程度的视图自定义?(比如双页并排显示,最好支持深色模式和隐藏工具栏的全屏纵向浏览。)

    据我所知,Adobe阅读器(?记不清确切名称)是唯一具备此功能的Adobe产品,虽然我弄到过旧版exe,可惜它已被停产。

    最接近的似乎是Xodo PDF,功能几乎齐全,但弹窗实在太多。

    • 或许试试Sumatra PDF?

      • 它真能实现这些视图模式?上次试用时感觉界面相当…简陋/粗糙。有点像Arch Linux的感觉——我不是怀疑它做不到,但不查阅文档恐怕难以操作(无意冒犯Arch或Sumatra!)

        • Sumatra支持带封面页或无封面页的并排显示,但无法实现无边框界面,深色主题也略显丑陋。

          这确实是相当成熟的程序,只是开发者选择以牺牲其他功能为代价,极致追求“轻量”和“快速”。

    • 或许Okular能通过调整实现这种效果

    • 买台Mac用预览程序吧

      • (我没投反对票)我真心想买Mac,只要能在上面轻松运行自己的操作系统,且维修成本合理(我愿意为优质产品支付高价)。

        …大概这就是我买框架(13)的原因吧哈哈

      • 这下子被愤怒的黑客们疯狂点踩了。用对工具完成任务有什么不对吗?在另一个帖子里,我还建议发帖者卖掉Mac换台PC呢。

        • > 有没有好用的平滑滚动PDF阅读器(至少Windows平台)

          看来提问者这次是在找Windows软件。无论如何,“买台Mac(…)”作为“需要更好PDF阅读器”的解决方案听起来有点不合理。

          仅供参考:我认为若Mac更适合这位评论者,他早该换机了。对某些人而言,苹果设备在细节处理和用户体验上的提升,并不值得为同等配置的PC多花$$$。其他顾虑想必你也清楚。

  7. > 正常人都会通过scoop安装

    这种认知缺失实在令人震惊。

    除此之外帖子写得不错。图表很棒。

    • 我对Windows生态不太熟悉,但理解Scoop是类似Choco或NuGet的包管理器对吧?它会被认为臃肿吗?谢谢

      • 这种认知缺失在于:绝大多数Windows用户根本不知道Scoop(甚至可能没用过任何包管理器),尤其不会用它安装GUI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正常”。

        • 就算有人用包管理器,也多半是Choco。我读这篇文章前连Scoop都没听说过。

          • choco需要管理员权限,像我这样的企业员工并不总能获得。

            而scoop始终以普通用户身份运行。

      • scoop很可靠,它始终局限于用户配置文件内运行,不像某些其他包管理器那样。

    • 这种态度让我反感,更可悲的是它污染了整篇文章。不理解组织和个人需求各异,是多么狭隘的观点。不承认winget或chocolatey的存在,甚至暗示使用它们(或天哪,官网)是疯狂行为,简直荒谬至极。

  8. 最糟的是浏览器如今在表单填写和签名功能上已更胜一筹,而Adobe垃圾软件却试图借此推销付费服务

    • 确实。具体何时改进我不确定,但Chrome表现出色。

      记得一年前尝试时它根本做不到,或者说做得糟糕透顶。

  9. 我04或05年转投Mac阵营。预览程序的PDF处理能力立刻让我惊艳,从此告别Adobe Reader。

    它依然臃肿不堪倒不意外,但真没想到体积竟逼近整张CD容量。

    简直荒谬。

  10. 这消息让我震惊。最近我买了台旧PC笔记本在车间用,运行一些Mac无法运行的发动机诊断软件和设备控制程序。当然首要需求是PDF阅读工具,我选择了Reader——想着Adobe的工具应该最靠谱。结果安装后突然冒出McAfee弹窗?天知道它还捆绑了什么东西。简直糟透了。我满身油污地翻阅维修手册时,AI弹窗和广告总在眼前晃悠。他妈的。

    或许该试试文章提到的Sumatra。我之前用Mac自带的预览程序,实在没精力研究什么PDF阅读器。对Adobe非常失望。

    • 所有浏览器都能很好地打开PDF文件,有时甚至比Acrobat更好。只需Chrome、Firefox、Edge等浏览器即可。

      • 我通常需要查看数千页的手册,快速搜索和导航至关重要,而且需要良好的图表缩放功能。我甚至没尝试过用浏览器,因为机器性能有限,我以为会太慢。但我会试试看…

        • 我频繁遇到这个问题,因此尝试将所有PDF页面先渲染为png图像,再用程序一次性加载所有图像到屏幕上。

          优点是速度极快,由于所有图像已预先加载,完全没有加载延迟。

          缺点是内存消耗极其惊人。一本500页的手册可能占用8-10GB内存。此外还无法实现文本高亮或Ctrl+F搜索功能。

          但即便如此“勉强可用”的方案,也凸显了PDF阅读器的缺陷——尤其当遇到那些保留完整图像却OCR效果极差甚至完全未识别的扫描文档时。在Chrome中阅读PDF时,跳转文档位置的加载耗时极长(每页数秒)。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采用图像文件格式?

        • 我发现Sumatra在PDF兼容性方面最多只能算凑合。确实经常出现PDF无法加载或显示为空白页的情况,上周就遇到过。但即便如此它仍是我的默认选择。

    • 完全同感。最近要给一台Windows 7笔记本部署摩托罗拉软件和文档,去下载最新版Reader可执行文件时——

      看到Windows 7版居然提供600MB+的安装包时简直震惊,最后我自己转用SumatraPDF了。

      8MB比600MB强太多了,尤其在只有1GB内存的笔记本上。

    • 我用的是Adobe Acrobat付费版。但应用里铺天盖地的弹窗简直令人抓狂,根本无法工作。尤其现在他们还在软件里推送“AI”功能广告(这还是个付费插件)。

  11. 我唯一感受到的差异是显示速度;但阅读技术性强内容时这并不重要。若需快速浏览大量页面,Adobe Reader反而更快。

  12. 当前最佳的免费桌面PDF阅读器/编辑器是什么(不限操作系统)?

    在Windows上我用了十多年的PDF-XChange,但好奇是否有更优替代方案出现。

    • 我总在预览器和Skim之间切换:简单操作和编辑用预览器,深度阅读(比如需要同时查看PDF文件两个部分的大型文档)则用Skim。

  13. 有趣的是图表采用对数刻度,使得增长幅度看起来远不如实际显著。反观许多股票图表却用线性刻度,反而夸大了波动幅度。我认为应该反过来才合理。

  14. 哪些工具能填写带JavaScript的PDF表单?

  15. Acrobat在我们公司所有系统上都崩溃了。打开几秒就崩溃。无论卸载多少次或尝试其他方法都无法修复。垃圾软件。

  16. 对数刻度让你忽略了问题的严重性。

  17. 真想看看这张图用线性刻度展示的效果!

  18. 与此同时…

    > apt show zathura | grep Size

    Installed-Size: 1,018 kB Download-Size: 224 kB

    • 我用xpdf或evince。从未遇到它们无法处理的PDF。不过我的需求很简单。

    • 目前最爱的PDF阅读器。功能虽有限,但比我试过的任何软件都快。

      • Mupdf搜索大型PDF的速度快得多。不过自从切换到wayland/sway后,我也开始用zathura——因为它支持剪切粘贴。Mupdf虽是X应用,我仍用它搜索大PDF。另有此插件但未深入测试:https://github.com/pwmt/zathura-pdf-mupdf。在xorg环境下Mupdf支持剪贴功能。

    • 这并非公平比较,因为实际渲染内容需要大量依赖项。仅zathura-pdf-mupdf在我的系统就占24M。

  19. 偶尔更新三星应用时,发现更新包竟达110M。

    在5G覆盖的国家这不算什么,但当我在偏远地区度假时,才意识到我们有多么习以为常。

  20. 为什么数据点的标签与比例尺不匹配?

    看起来像图表犯罪现场

  21. 对数y轴确实是比较两个线性量的合理选择

    • 在对数轴上看起来近乎直线难道不意味着指数关系而非线性关系吗?

      • 该量(文件大小)属于线性量

        • 何谓线性量?

          • 我猜想它仅在一个维度上增长

          • 查阅资料后发现:物理学或涉及长度的维度中存在线性量。例如围栏越长,其长度量就越大——因其遵循1:1比例关系。

            除此之外还存在线性关系,如每小时工作收入。工作时长越长,收入越高。忽略加班费的情况下,这仍是1:1比例关系

            我不认为图表涉及线性关系,因为文件大小并非逐年等比例增长。时间推移与文件体积增大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且文件大小不属于线性量,因其不涉及长度维度。

        • 何谓线性量化?

          编辑:我迟到了…

  22. 现在把每GB存储成本和平均网速加进图表吧。

    • 还有应用加载时间和页面渲染时间。天啊,这张图或许能概括所有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链接收藏


京ICP备120027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