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预装的以色列应用引发争议
该应用与以色列的关联是主要争议点,但并非唯一问题。
多年来,三星在印度发售的Galaxy M、F和A系列智能手机均预装了一款鲜为人知的应用——AppCloud。尽管名称如此,AppCloud并非云存储服务,本质上是一款应用安装程序,会在设备初始化过程中推送第三方应用推荐。
在这些系列的新款Galaxy设备上,AppCloud作为初始引导流程的一部分强制用户选择是否安装特定应用才能完成设置。虽然可通过“稍后处理”选项推迟安装,但该应用会持续推送通知直至用户完成选择或彻底禁用。
对多数用户而言,AppCloud长期被视为令人困扰的臃肿软件,这是三星在印度市场与强势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竞争时,为突破硬件利润边际而产生的副产品。
但非营利组织SMEX今年早些时候的研究发现表明,AppCloud可能并非如先前所想那般无害。
AppCloud进军亚非市场引发监管关注
自2022年起,三星在多个西亚和北非(WANA)市场预装AppCloud至A系列和M系列手机。由于该应用与以色列公司ironSource存在关联(现由美国Unity公司控股),此举引发隐私担忧。
尽管AppCloud可被禁用,但若无root权限则难以彻底卸载。此外,其隐私政策在网上难以获取,引发了关于透明度、用户同意以及该应用可能收集何种数据的质疑。
ironSource本身就存在争议。该公司曾运营名为“InstallCore”的程序,因在未获明确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安装软件并绕过安全警告而臭名昭著,此类行为招致广泛批评,并被多家反恶意软件工具列入黑名单。
地区敏感性加剧争议
三星手机在WANA国家搭载以色列技术组件引发额外问题。该地区多个国家法律禁止以色列企业运营,加之持续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预装与该企业关联的应用程序引发的争议愈发激烈。
ironSource的Aura技术通过在智能手机上直接展示应用、内容及服务来“优化设备体验”,该技术已在三星设备上应用(详见此处) 应用于欧洲、俄罗斯及东南亚的三星设备,并被美国电信运营商采用;其功能似乎与AppCloud相似。然而AppCloud本身并未出现在ironSource官网的任何位置,这似乎是引发担忧的主要原因——尽管该应用现已由美国公司持有。
尽管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AppCloud存在可疑数据操作,但隐私政策不可获取以及ironSource过往的声誉正引发用户焦虑。
消费者呼吁三星回应
消费者权益倡导者和注重隐私的用户正敦促三星立即采取行动,包括在设备初始化时提供明确的AppCloud退出选项、公开隐私政策并确保其可访问性,以及在敏感地区彻底停止预装该应用。
随着多国市场担忧情绪升温,三星很可能需要发布声明安抚客户。我们已联系该公司寻求置评,将在获得回复后更新本文。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监控技术事件往往都可追溯至同一套与国家利益挂钩的生态系统。当以色列实施监控时,世人将其视为复杂的安全议题;而当其他“邪恶”国家采取相同手段时,我们却立即将其定性为间谍活动。而讨论几乎总会避开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再次浮出水面的,竟是来自同一国家的相同技术生态系统。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信息安全困境: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法走廊聚集了海量计算机科学研发资源,赋予美国企业竞争优势。
例如海法的安纳普尔纳实验室开发了AWS Nitro卡的核心技术,该技术支撑着每台EC2服务器中的虚拟机监控程序、块存储和网络系统。
微软BlueHat安全会议也始终在以色列举办,Azure安全研发办公室很可能就设于当地。
那些虚拟机内部的运作显然无法监控
情有可原。既然是为了确保美国企业保持你提到的竞争优势,被监视也无妨。既然都是为了大好事业,那我就收下三星手机吧!
说句公道话,我们欧洲人早就对美国监控体系感到不安——那些掌控各国基础系统的机构拥有绝对支配权。
所以老实说,听到美国人的抱怨实在有点不合时宜。
我们被告知缺乏竞争力(可新兴初创企业尚未壮大就被收购);被告知只能使用美国SaaS和云服务商。
我并非指责你个人持这种观点,但Reddit上的主流思潮确实围绕此展开。
所以请原谅我无法像你期望的那样严肃对待此事。
我认为美国技术霸权与以色列技术困境具有高度相似性。作为拥有美国和欧盟(爱尔兰)双重国籍的公民,我的公司是否应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彻底回避英特尔和英伟达的技术?技术民族主义确有其合理性,但霸权困境依然存在。
核心问题在于,即便避开英特尔和英伟达,过去数十年间我们已习惯性地让美国企业主导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即使转向ARM或RISC-V架构,仍需依赖与美国企业深度捆绑的操作系统及编程栈——即便它们是开源的。
你问错了问题!!换作Gabriele Nunziati,你现在就会被解雇!!
背景参见:https://www.eunews.it/en/2025/11/05/italian-journalist-fired…
我的意思是,这简直和过去种族灭绝事件的逻辑如出一辙——当发生在西方盟友身上时就变成“情况复杂”。只不过这次发生在技术领域而非人道主义领域
> 西方的盟友
请再提醒我一下以色列为美国/西方提供了哪些帮助,以至于被视为如此伟大的(实际上是最伟大的)盟友?
他们曾与美国共享“铁穹”防御系统的设计图(作为协议的一部分,美国曾部分资助该项目)
以色列还为美国提供了诸多服务。其制药公司梯瓦在美国生产的仿制药可能比任何其他药企都多(我猜其中相当一部分品牌商标可能归属俄罗斯或中国)
他们为美国警察提供培训。
他们为军工承包商提供实地测试平台,让其监控与杀伤技术得以在受控人群中进行实战演练
他们提供协助美国监控本国公民、侵犯隐私的软件(例如Cellbrite和Pegasus)
双方关系并非始终友好:以色列曾入侵美国政府获取机密信息,且有观点认为其收集政界要人等有影响力人士的黑料以确保其效忠。至少,他们为受其庇护的美国立法者提供了获取额外资金渠道(通过政治行动委员会),作为交换,这些立法者会不时将公共资金转移至以色列。
这些公司还充当美国在中东的桥头堡,使其能对周边国家施加政治压力,并提供“外交”渠道以保障其石油储备的获取权(包括巴勒斯坦地区的油田,例如雪佛龙公司拥有的加沙海岸外目前停产的Mari B油田)。
你列举的所有事项都涉及产品销售,按此逻辑中国理应成为我们的最亲密盟友(其实我希望我国领导人能如此清醒,但这种逻辑矛盾依然存在…)。
我希望人们能坦率陈述有据可查的历史真相:以色列之所以成为美国盟友,是因为杜鲁门及其他足够多的支持者希望为大屠杀幸存者建立一个国家。美国领导层和多数选民世代坚信犹太复国主义(其众多版本之一),支持以色列的逻辑本质上与以色列人支持本国如出一辙。这种局面在各层级几乎毫无阻力地延续至今,直到近年才因另一项基本信念产生冲突——即战争的正义性与手段应足够接近,以致多数人尚能勉强认同。
话说回来,这位盟友最近在人道主义领域也搞了点种族灭绝,咱们把事实说清楚
哦对
那是因为根本不存在种族灭绝,纯粹是海湾国家煽动的媒体造势,仅此而已。
加沙局势确实严峻,但根本不存在系统性屠杀或任何符合种族灭绝定义的行为。加沙民众伤亡惨重纯粹是哈马斯战争策略的直接后果,仅此而已。别再散布虚假信息了,你不过是在帮那些渴望西方覆灭的圣战分子。
[删除内容]
这是种暗语。在未提及反犹主义的情况下,直接试图淡化其影响,正是持续削弱全球反犹主义这一核心挑战的手段。
“狗哨”这个词本身就是个狗哨,昭示着你在公开讨论特定议题时的立场。
唯有试图压制异议者才会搬出这种陈词滥调,而非正视原帖作者为何突然提及反犹主义。
[已删除]
你显然是以色列人。我认识的人里没一个在乎10月7日的事。事实上更令人惊讶的是,巴勒斯坦人民在如此野蛮压迫的统治下竟能忍耐这么久,才爆发如此大规模的冲突。
若以色列自身未实施种族灭绝,未将巴勒斯坦人民视为低等生物长达数十年,局势或许截然不同。
[删除内容]
关于以色列建国的叙述是错误的。
以色列是在进攻战役中诞生的——当时它正遭受“阿拉伯世界的全面围剿”。这实则是对以色列残暴的“达莱特计划”的防御性反应,该计划对巴勒斯坦的入侵与占领远超联合国划定的边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n_Dalet
随后他们摧毁了500个村庄,对巴勒斯坦实施种族清洗,驱逐了75万巴勒斯坦人且永不准其归返。
他们手持详细名单,在每个村庄搜捕被认定为阿拉伯人的居民,将他们围捕后焚烧村庄,再炸毁废墟。这怎能是合法国家的所作所为?这纯粹是邪恶行径,纳粹级别的暴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kba
这绝非联合国分治计划授权的行动(该计划本身荒谬至极,与联合国自决原则背道而驰),而是事后被强行篡改为合法行为。
感谢你分享这些链接并提出异议。显然你对历史不公怀有深刻信念,我对此表示尊重。
大灾难对巴勒斯坦人而言无疑是场浩劫,伴随着大规模驱逐、村庄毁灭和深重苦难,这些创伤至今仍塑造着他们的民族认同。
正如你所链接的维基百科文章所述,“达莱特计划”确系哈加纳组织制定的进攻性作战蓝图,导致数百个村庄人口清空,约75万巴勒斯坦人被迫流亡或遭驱逐。
伊兰·帕佩等历史学家(在《巴勒斯坦的种族清洗》中)指出,这是通过围困、轰炸和强制迁移等手段实施的系统性种族清洗计划。这绝非可轻描淡写或开脱之事:这是黑暗篇章,将其中某些要素与其他暴行相比较(避免直接等同)恰恰凸显了其道德分量。
话虽如此,我认为全局图景更为复杂,理解双方立场意味着要把握历史背景,而非为任何一方开脱。1948年5月阿拉伯国家的干预并非纯粹出于防御,更源于其领土野心及对联合国分治计划的反对(正如你所言,该计划存在缺陷,因将55%的土地分配给仅拥有约7%土地的犹太少数群体,遭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拒绝)。但“达莱特计划”是在1948年3月内战暴力升级之际最终敲定的——此前1947年11月联合国表决引发双方攻击,包括阿拉伯游击队封锁犹太区,哈加纳组织则采取对等反击。本尼·莫里斯(这位修正传统以色列叙事的“新历史学家”)将其描述为对预期阿拉伯入侵的应对,但他承认驱逐行动往往充满暴行与投机性。该计划文本强调为“防范”入侵而保障犹太区及边境安全,但实际执行中却超越此范畴,占领了联合国划定犹太国疆界之外的领土。
你所言确有道理:该行动未获联合国明文授权,且分治方案本身违背自决原则(正如阿拉伯高级委员会所指控)。但事后通过停火线划定与国际社会承认以色列,使该方案获得了“事后合理化”。巴勒斯坦人既要承受欧洲殖民主义的遗毒、大屠杀的余波,又要面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扩张野心,而阿拉伯领袖们却未能有效团结或保护他们——这实属悲剧。我最初的论点并非为以色列的每项行动辩护其“正当性”(绝非如此:他们犯下的错误必须承担责任)。而是呼吁理解双方创伤如何助长冲突循环:以色列人视1948年为生存之战(五支阿拉伯军队入侵新生国家),巴勒斯坦人则视为家园被窃。两种叙事皆有其真实,彻底否定任何一方都可能加剧分裂。若真心追求和平,我们必须容纳这种复杂性——或许可从莫里斯的《1948》或拉希德·哈利迪的《巴勒斯坦百年战争》这类著作入手,获取平衡视角。
感谢您深入思考的参与,这类对话虽艰难却必不可少。
同样感谢你保持文明的讨论方式。
我依然无法理解:当以色列建国本身就是一场不公正、不道德、错误的行径——在他人故土建立殖民地——你却如何能将以色列的建国神话及“生存威胁恐惧”视为正当?
若有人闯入民宅驱逐房主,却将房主夺回房屋的行动宣称为对其新房权的生存威胁,任何理性之人都不可能认同这种主张的正当性。
这种逻辑根本站不住脚。我承认当下局势有所不同——毕竟以色列已存在两代人的时间。但这无法改变他们强加种族隔离制度于巴勒斯坦人、实施种族灭绝、并破坏任何非种族清洗解决方案的事实。
当犯罪行为如此失衡时,我拒绝接受所谓“平衡视角”。以色列已建立社会体系,且该体系明确扮演着反派角色;而巴勒斯坦连建立自身社会的机会都没有,根本无法用相同标准衡量。即便强行比较,他们也只能被视为犹太复国主义压迫下的受害者。
我努力理解事物时,总着眼于当下人的处境,而非将一切与先祖所为挂钩。
当今世人唯一能做的,是正视历史并采取行动。若此刻站在以色列立场,我们实质上是在要求他们消亡。
许多人对此无异议(既然建国根基邪恶,何必存在),但其中某些逻辑更难令人接受:
(重申:并非辩护此举完全正当,仅阐述一种视角)
这种失衡的讨论或许显得不公,因为普通以色列人大概会觉得:若非每次试图实现关系正常化时总遭伊朗代理人的袭击,他们今天本该渴望和平生活。遗憾的是,这必然也包括来自巴勒斯坦的恐怖主义威胁。
我必须再次声明:我并非认为以色列完美无缺,只是当今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叙事更具同理心——但坦白说,我实在不愿置身于两国任何一方的处境。
我从未主张以色列不应存在,那是你的过度解读。
以色列必须为其行为负责,若拒绝推进两国方案,国际社会应予以制裁。现任及历任政治领袖应因战争罪接受审判,该国应转型为世俗民主国家。
这就是我的立场。
然而我未见任何改革迹象,反而目睹种族灭绝正在发生。
你将任何军事行动都定性为种族灭绝,这已不像是诚实的回应。首先,是以色列自己选择成为民族国家,其行为看似种族灭绝的唯一原因,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将宗教、国籍与公民身份混为一谈。以色列这个恶劣行为体仍应成为军事行动的正当目标,如同其他国家一样。难道盟军在二战中打击纳粹德国也构成种族灭绝?
你所谓“入侵部队屠杀所有人”的论调从何而来?这听起来越来越像犹太复国主义宣传。恕我直言,相较于真实存在的种族隔离与种族灭绝,假想威胁根本不值一提。
巴勒斯坦人始终是冲突中较少诉诸暴力的一方。以色列的军事姿态远比伊朗更具攻击性——他们暗中发展核武,天啊!——且似乎享有国际制裁豁免权。
以色列本可通过改变军事姿态、停止持续攻击邻国及破坏地区稳定来选择和平共处。他们目前非法占领着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嫩的领土,最基本的行动就是停止这些占领。
感谢澄清。您指出以色列可通过降级冲突、停止袭击邻国、终止对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嫩的非法占领来选择和平,这番论述直击要害。这是条要求立即行动的降级直通车。但截至2025年11月18日,美国斡旋的加沙停火协议总体生效,以色列军队已撤至“黄线”,联合国安理会正就组建加沙新安全部队进行表决,该部队或将推动以色列全面撤军。特朗普称此举具有历史意义,哈马斯则认为力度不足。
此刻正考验着你的设想:若以色列切实履行撤军承诺并遏制约旦河西岸定居者暴力(本月已发生逾200起袭击事件),便可证明其善意。然而持续的隧道行动和地区打击(如近期对黎巴嫩的空袭)表明军事姿态依然存在,加剧了彼此猜疑。
要促使以色列人产生共情,需将巴勒斯坦人视为值得拥有主权的平等主体,而非永恒威胁。许多现代以色列人——历经两年战火、经济重创与国际孤立——内心深处渴望回归常态。他们担忧单方面撤军将重演10月7日事件或真主党火箭弹袭击,尤其在伊朗持续武装代理人的背景下。结束占领或许能打破恐惧循环,但这需要双方共同的安全保障,而非仅以色列单方面让步。
您提出的二战类比依然适用:打击侵略者的体制而非人民。应精准打击占领与种族隔离政策。若忽视其恐惧,强硬派将获胜。承认共同创伤(而非等同化)或能开启真正对话。您认为存在哪些分歧?
以色列作为国家与西方价值观一致,无意破坏西方民主制度。我不满美国监控我的一切行为,这侵蚀了我的自由,但并非对生活方式的攻击。
我信任西方民主国家——即欧盟、北美及理念相近的国家。对世界其他地区则毫无信任可言。因此这是安全问题,而非恶意间谍活动。
这道理显而易见。你不过是想暗示以色列应被视为与中国、俄罗斯、伊朗同等的敌对势力。
> 以色列作为国家秉持西方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在于捍卫平等与人权,而非种族隔离[1]和种族灭绝[2]。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raeli_apartheid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za_genocide
我特别欣赏西方价值观中的一点:不必任由讨厌你的人将你置于死地。恕我挑剔,但你并未提供关于西方价值观的维基百科链接。
> 西方价值观的维基百科页面
请查收:https://en.wikipedia.org/wiki/Western_values
既然该页面也提及 个人自由 与 法治 ,我再补充这个话题:
以色列逮捕与拘留巴勒斯坦未成年人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rest_and_detention_of_Palest…
你说得对——巴勒斯坦人不该被讨厌他们的人谋杀。
他们主要死于哈马斯之手,无论是直接杀害还是通过优先造成平民伤亡的战争策略间接致死。
这与世界其他地区认为“你必须任人宰割”的观点截然相反 /s
这确实是他们的态度。若以色列采纳英法所有建议,可能会有6万以色列人丧生。试想会有多少巴勒斯坦人死亡?这里没人真心反对以色列。若有人真正关心巴勒斯坦人,本该对哈马斯施加巨大压力,全力支持一场迅猛而残酷的军事行动。结果会怎样?最多两个月战争,两万人死亡。
以色列在此事中做了什么?编写软件?
间谍软件*
最近我买了个廉价安卓设备,因为需要在安卓系统上测试某些功能。整整三小时的设置过程里,设备不断启动、弹出问题提示、安装我明确拒绝的应用,各种程序和系统更新还似乎同时发疯般涌入。我甚至没传输任何数据,只是个全新手机配新谷歌账号。
某些运营商和手机带来的体验简直糟糕透顶。
这种情况严重到我认为应该出台某种法规,确保用户获得的是操作系统的基准体验,而不是开箱即用的恶意软件大杂烩。
记得当年iPhone问世时,这或许是最值得称道的亮点——至少对我而言。我们早已习惯手机预装垃圾软件且与运营商深度捆绑的状态。运营商若反对某项功能,该功能便永远无法登陆手机。而苹果横空出世,对AT&T宣称:“只要将整个用户体验交由我们掌控,我们就让你们成为iPhone的独家运营商。”
当然这笔交易存在诸多弊端,但我欣赏它打破了运营商对手机的垄断控制。
“能被锁定在不同生态系统里真幸福”——这才是我听到的全部心声。
2007年根本买不到不绑定生态的手机;问题在于你更愿意被哪个生态系统束缚。
我至今记得Verizon垃圾软件手机的糟糕体验。
更可气的是Verizon还故意限制手机性能。某些Windows Mobile手机在Verizon渠道购买时内存被砍半,GPS功能也被锁死——只能用VZ导航,根本装不了TomTom。
提起老式手机,简直像在打印机上操作触摸屏。
我也讨厌苹果,他们绝对在寻租牟利,同时侵犯用户隐私。这种行为毫无借口可言。原帖讨论的应该是历史背景——当年iPhone在灵活性上确实比诺基亚或索尼爱立信领先一大步。
不过,建立竞争性运营商的门槛远高于制造新手机。如果只能在运营商控制和制造商控制之间选择,我会选后者——它能给我更多选择。
我认为他们的评论比你的更细腻、更深思熟虑。
确实如此,但安卓系统始终在追随苹果的脚步,而非反之。
正因如此,购买新安卓手机时我首要询问的就是定制ROM支持情况
我更倾向翻新机,因为它们上市时间更长,定制ROM(如LineageOS)的开发可能性更高。当然还能省不少钱。
这会让三星的商业模式难以维系。:D
我已有数年未购安卓设备,但上次购买时也选择了极低价的测试机。当时特意选了“Android One”系列来规避这些问题。这类产品现在还有吗?
你的最佳选择可能是Pixel “a”系列机型,这是谷歌推出的平价机型。搭载原生纯净版安卓系统,几乎没有冗余软件。
这些Pixel手机支持解锁引导加载程序,刷入更纯净的自定义ROM(如GrapheneOS)后可重新锁定。这是目前实现安卓设备纯净安全的最佳方案。
听起来像三星手机…暗黑模式层出不穷,还强推Bixby人工智能之类的东西。等好不容易设置完手机,接下来还要花十分钟卸载一大堆预装的垃圾应用。
所幸安卓生态相当多元,三星只是其中一员。我用Fairphone和摩托罗拉时体验友好得多。
这简直是美国运营商锁定版三星设备的典型体验。“您不想要《部落冲突》?下次系统更新时我们会为您重新安装。”——通过运营商推送更新本就是个重大错误。
远程更新机制本身就是个重大错误。其他厂商也好不到哪去,他们以牺牲用户便利为代价,用各种垃圾应用填充收入渠道,却声称这是为用户着想。
上次看到纯粹修复安全漏洞和提升性能的更新是…从来没有。
我认真回想了最近一次真正有用的漏洞修复和安全改进版本。大概是OSX雪豹系统?
那不也是苹果最后一个收费操作系统吗?
我正纳闷为何自己幸免于此,直到你提到“运营商锁机”——我向来购买解锁版。这真的有差别吗?
没错,运营商会在手机里塞满无法卸载的应用(至少不越狱的话)。
通常能禁用它们,但程序文件依然存在。
哎呀,这又给买解锁机添了个好理由 😛
廉价设备靠垃圾广告软件补贴。设备越便宜,越可能塞满恶劣广告软件。
消费者通常有选择权——至少能在“垃圾满满”和“垃圾稍少”之间抉择,具体取决于从零售店还是运营商处购机。运营商虽提供更优惠价格,却会在手机里塞满你能想象到的最糟糕应用。然而人们仍会为追求优惠而购买这种令人抓狂的垃圾体验。
当纯粹的贪婪与短视的消费行为大规模结合时,便会将整个市场推入恶性竞争的深渊。
高端设备同样充斥着臃肿软件。
没错,连iPhone都捆绑/内置谷歌垃圾软件
> 补贴
这里用什么词更贴切?广告确实让消费者付出了代价,但我敢说消费者并未获得等值回报。理论上带广告的智能电视价格更低(因价格竞争而“补贴”),但消费者实际(金钱/时间)收益真的更高吗?
这些成本是隐形的,消费者无法真正衡量(厂商确实计算利润率,但数据不可见)。
我认为多数人(尤其是儿童和退休者)极不擅长评估自身时间的价值。
我猜那些自动安装功能正是他们压低成本的手段——通过收取企业费用自动安装垃圾软件来补贴成本。
智能电视亦是如此,其价格之所以低廉,正是源于制造商那些卑劣手段——比如贩卖你的手表数据,或预装各类应用。
问题在于你根本没有选择权,无法通过付费抵消补贴来获得干净的安装环境。
所谓“偿还补贴”恐怕就是买更贵的手机,或者选择谷歌Pixel系列——据说它们尽可能保留了原生安卓系统。
我完全同意,这正是我想强调的重点。但问题在于,我想要的是带耳机孔的小尺寸手机(其实还想要实体键盘,不过这属于另一个话题)。
许多厂商将旗舰机打造成闪亮的玻璃板,仅提供蓝牙或USB-C音频接口,却在低端机型上保留3.5mm耳机孔和microSD卡槽这类“过时的贴心设计”。
“既要特定功能,又要手机别像现代手机那样处处与我作对”——这种矛盾实在难以调和。
索尼Xperia 5 V(我持有前代Xperia 5 IV)保留了耳机接口,支持uSD卡扩展,机身相对紧凑(且没有屏幕上愚蠢的摄像头开孔,摄像头位于合理窄边框内)。
编辑补充:另可参考Xperia 10 VII——这款机型未满两年(我向来不追新,购机都打算用4年以上)
根据规格参数,其尺寸为154×68×8.6毫米,重量182克,相比2025年多数手机更为紧凑,但仍称不上真正小巧。我的三星A40机身更小巧轻盈,但已面世四年之久。
机缘巧合。或许你会心动这款https://liliputing.com/zinwa-q27-prototype-brings-classic-bl…键盘,可惜似乎没有3.5毫米耳机孔。
其实五月份我就订购了同团队复刻的Q20键盘!超级期待,本周应该就能发货
我花了20美元左右买了USB-C转3.5mm接口线。效果不错,但比纯接口线更容易被东西勾住。
而且特别容易弄丢……
还容易内部短路,导致可怕的“在口袋里翻来覆去直到耳机重新被识别,然后再按播放”的循环……
我必须承认,实在不理解为何2025年还有人渴望3.5mm耳机接口。早在六年前,当手机还保留耳机孔时,我就花几欧元买了个蓝牙解码器(FiiO),其音质远胜我用过的任何手机音频输出。有了蓝牙解码器(或任何几毛钱的USB-C转3.5mm转换器),你依然能随心所欲地使用任何有线耳机。
实体键盘在网页欢迎长篇文本的年代确实不错,我也怀念我的诺基亚N900。但如今,人们通常用手机访问的网络生态已沦为污水池,正经事我还是用真正的电脑处理。
我也有类似的FiiO设备,但比起直接有线连接手机,它更让我觉得多此一举。这台体积相对笨重的设备充电频率过高,而且会降低通话质量(就像其他经典蓝牙设备一样)。
对此我颇为纠结。手机配蓝牙耳机确实更便捷:手机放在桌上就能在房间走动,无需放入口袋,穿脱T恤毛衣也毫无障碍。找不到配耳机的手机时,我就改用有线耳机。
但有线耳机永远可靠,音质可能更优,延迟几乎肯定更低。用笔记本通话时我就会选用有线耳机。
蓝牙耗电/影响音质。
> 我花几欧元买了个蓝牙解码器(FiiO),音质远胜我用过的任何手机音频输出。
我本人也讨厌3.5mm接口(见下文),但必须指出:用“音质更优”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定义——毕竟我们中恐怕没人能凭肉耳分辨差异——根本无法说服任何人。支持3.5mm接口的人看重它极致的简易性、直观性、低成本,且故障率极低(比如无需电池),整体表现依然高效。
我厌恶3.5mm接口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插孔部分(即昂贵设备上的部件)极易磨损。当连接器内的弹簧失效时,插孔会变得脆弱不堪,即使轻微拉扯线缆也会产生干扰噪音。这种体验令我烦不胜烦,远比其他接口的任何问题都更令人恼火。
在手机领域谈论“卓越音质”并非争议话题,这与家庭音响发烧友的“蛇油”之争截然不同。众所周知,中低端手机厂商在DAC领域普遍偷工减料,选用存在明显缺陷的芯片——这对重视纯净音质的音乐用户而言实属遗憾。
对我而言,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麦克风效应”——即任何触碰耳机线都会通过线缆传导至耳中的噪音。
你们追求更高音质,却对身体微小动作产生的嘈杂声漠不关心?我曾听人轻描淡写地表示“不影响我”,而在有线音频与蓝牙音频的对比讨论中,这几乎从未被提及。
我实在不解为何无线音频未能因彻底消除这种困扰所有有线耳机、入耳式耳机和入耳式监听耳机的噪音源而受到赞誉。
这正是我转投iPhone的原因。之前用Pixel手机也是同样考量,但别指望在美国境外能享受Pixel的保修服务
这理由站不住脚。他们投入巨额资金做广告,同时赚取惊人收益。“控制成本”的说法在此语境下毫无关联性。
我听过这种理论,但单个数据点真的足以支撑这个论点吗?
你需要关注的是整体数据。几乎可以实时观察到整体趋势。
以下是一个虚构的例子,可能还不是最典型的案例。- 《科技侦探》节目展示了Grapple最新混合现实眼镜的“客串亮相”。数据显示该集新增390万观众。付费获取数据的投资机构注意到这一现象,随即增持Grapple股票以套取预期销售增长带来的收益。
这不仅是个别数据点,而是所有人的数据点
确实如此,这绝非孤立数据点。当年iPhone等智能手机初面世时,运营商曾大为光火——他们无法预装大量垃圾应用来补贴成本。苹果成功规避了这种模式,但对普通智能手机而言,这正是制造商和运营商能以如此低价销售的关键。
虽然每个人的经历未必像楼主遭遇的那么糟糕,但绝对符合现实。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都乐于兜售用户的一切信息来快速牟利,这种行径已持续了25年以上。
> 它们之所以如此廉价,全因那些卑劣手段
并非如此,真正原因在于规模经济使零部件成本大幅降低。
电脑显示器也经历过同样的降价过程,但它们不会预装臃肿软件。
把显示器和同规格电视比比看,价格和预装软件都一样。
我怀疑这些设备表面降价的幅度,远不及他们靠那些卑劣手段赚取的利润。
但高端设备(尤其是电视)现在也开始通过软件更新这么干了。前阵子我不得不关掉LG CX电视设置里一堆垃圾功能。如今它们已断开网络连接,仅能连接我的NAS设备。
不,根本是企业贪婪与漠视道德底线——毕竟违规成本远低于收益(看看FAANG巨头们那些象征性处罚就明白), 随后 才引发价格战。
规模经济确实能让各项成本远超窃取用户数据的收益,但要向只关心短期奖金的高管们解释长远愿景?祝你好运。
请点名批评。我正给13岁的孩子买第一部廉价手机。
考虑HMD或摩托罗拉。
在平价安卓手机领域我倾向摩托罗拉。现在口袋里装着Moto G触控笔版,它屏幕够大(我很喜欢),保留耳机孔和SD卡槽。本以为会常用触控笔,结果几乎没用过。
预装了些游戏,但可以卸载。唯一强制保留的是天气应用——只能停用不能卸载。
间谍软件无处不在。
但愿终有一日,我们不仅拥有开源软件和开源硬件,更能实现可复现的安全系统保障。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如何验证这种安全性(微软的“可信计算”绝非我所指),但期待终能实现这一愿景。
若不信任中心化权威,就需要去中心化治理…
所谓“去中心化治理”不过是封建主义。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民主制度的复兴。民主是有效的,但我们必须以公民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积极参与其中。
我们早早地就发现去中心化只是个抽象概念,而非现实。
当项目获得足够追随者时,总会出现向中心化发展的趋势——因为核心关切本质相同,但我们找不到n+1个人愿意承担保障安全的必要工作。
因此,正如REST接口面临的N+1查询困境,强迫所有人保持安全意识根本行不通。
集中化权威机构实属必要;真正的争论焦点在于如何选拔、更迭和协调这种权威。这恰似我们探讨稳定的RAFT算法运作机制时的辩论。
请摒弃“去中心化万能论”。这种理念已然失败且持续失效。
它终将被主流操作系统拒之门外,沦为无人问津的利基产物。症结在于科技巨头对监管体系的霸权操控——它们可随意塑造规则,换取向立法者提供监控数据的利益。
所以三星使用的Unity旗下臃肿软件公司,如今竟因其以色列背景引发争议?我理解正确吗?
所谓“因以色列而愤怒”的争议,本质远非你所想。以色列在佩杰尔行动中犯下了严重战争罪行。
以色列正是利用其科技产业实施了这些战争罪行。
对那些认为寻呼机攻击是“完全可接受的战争手段”的人而言,这不过是个争议性话题。而反驳的论点是:你确定愿意让同样的技术——或是类似的大规模消费电子设备被国家利用——施加于己身吗?
对于我们这些认清寻呼机攻击战争罪性质的人而言,以色列企业已不配再掌控移动设备的供应链。更不必说相关硬件或软件组件的供应。
这对我们HN社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应对大规模部署设备遭潜在操控的风险。
倘若某个敌对国家将恶意活动植入你所在社区/公司几乎人人使用的设备,你还能泰然处之吗?
甘愿屈从于流氓国家的暴行是一回事;对大规模潜在威胁保持警惕则是另一回事——毕竟,这不正是“黑客”新闻的本质吗?
针对真主党成员的定点打击——该组织已被包括我居住国在内的27国列为恐怖组织,因其2024年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造成包括12名德鲁兹族儿童在内的平民死亡。
没错,这绝对是对无辜平民的战争罪行。
> 前中情局局长莱昂·帕内塔将上周黎巴嫩致命寻呼机爆炸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
> “我认为这毫无疑问属于恐怖主义范畴,”帕内塔在《CBS周日早间新闻》中表示。
https://thehill.com/policy/international/4893900-leon-panett…
我并不把莱昂·帕内塔的话奉为圭臬,但像他这样的人说出这种话,足以证明这种立场并不像你和其他类似回复所描绘的那样荒谬。
这并非定点袭击,因为他们根本无法预知寻呼机在二手市场会流向何处——这些设备数年后才被激活。
[删除内容]
> 你是在说恐怖组织使用的寻呼机流入了二手市场?
四名儿童遇害,数十名_无辜_路人受伤。
> 你对黎巴嫩和真主党了解多少?
这场冲突在我记忆中已持续三十年,我认为更多军事行动除了煽动真正的种族灭绝外,不会带来任何成果。
你以为把关机制能奏效?这场冲突早已蔓延至更广阔的世界。若它仅局限于黎巴嫩且只牵涉真主党,你的观点或许成立。但我们早已超越那个阶段。
> 人们为何能如此笃定地提出毫无根据的偏颇论断?
https://www.nytimes.com/2024/09/18/world/middleeast/israel-e…
>四名儿童遇害,数十名_无辜_旁观者受伤。
相比之下真主党成员伤亡达数千人。这堪称史上最精准的大规模定点打击之一。实际上没有任何其他军事手段能达到如此选择性与精准度。难道你宁愿他们对每栋房屋投下500磅炸弹?
寻呼机爆炸共造成十二人死亡,其中包括四名儿童。
这比例实在惨不忍睹。
寻呼机爆炸威力微弱,除非身体极度脆弱否则基本不会致命——这正是伤亡比例如此之低的原因。
按你选定的KPI指标,让武器更致命、对旁观者更危险反而更符合要求。
即便在伤亡统计中,比例依然糟糕——真主党已将这类装置基本从作战人员手中撤换为新型号,主要由平民持有。
更遑论此举公然违反国际法关于布设诱杀装置的禁令。这显然构成战争罪。
供未来参考的具体条款:
《日内瓦公约》共同条款第3条;第一公约第12条及第18条;第三公约第13条;第四公约第27条、第32条及第51条;《附加议定书I》第48条、第51条第2-5款、第57条及第54条;《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修订议定书II第7条第2款。
关键在于,这种荒谬愚蠢的军事手段并未阻止流血冲突持续。若你认为爆炸式寻呼机是达成军事目标的正当手段,那么……下一步会怎样……难道以色列公民现在还要生活在震动器和蒸发器的持续爆炸威胁之下?
以色列国防军会给士兵配发振动棒吗?
[删除内容]
“反恐战争”已将人们的思维扭曲至如此地步,以至于“存在合法开战方式”的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然而,确实存在一种“合法开战手段”,它能切实保护你这位公民,你应当了解它——因为当你的代表(以及代理人: 你)违反这些法律时,你将对其他受害者对你及你所属国家提起的诉讼承担个人责任:
https://www.icrc.org/en/law-and-policy/geneva-conventions-an…
若“任何炸弹/导弹都算不上战争罪”,那么……“恐怖主义”同样不存在。(尽管有人可能辩称根本不存在所谓“恐怖主义”,这个词不过是某些机构用来为针对所谓“低等文化”的暴行辩护的宣传拐杖——这些机构过去也曾用“N词”为其暴行开脱,直到这种做法变得难以推行……)
顺带一提,用棍棒同样能犯下战争罪。
唯有战败才会面临此类起诉。因此战争罪的关键在于:一旦认定自己犯下罪行,切莫落败。
当战争胜利者开始主动调查并起诉自身所犯或教唆的罪行时,我才会相信这种幻想。
所谓“合法战争方式”仅适用于对抗正规军。真主党并非军队而是恐怖组织,他们袭击平民、不穿制服、无视战争法则。
这话你倒是说得轻松:
“以色列国防军袭击平民。它以背信弃义之举肆意攻击敌方平民。它同样无视战争法则。”
若要继续为本集团实施的恐怖行径辩护,就注定会沦为与敌对集团恐怖分子同等的罪人。
[已删除]
错误。事实是以色列国防军确实在大规模实施此类行径。
190个国家中仅27国支持远非“国际共识”,更不能为攻击主权领土内的组织提供正当性。不能将安全漏洞正当化。若以色列突破某组织的安全防线,该漏洞便会威胁全球所有民众。
真主党本身就公然藐视黎巴嫩政府及国家主权。
真主党是黎巴嫩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寻呼机行动无疑是现代史上最令人震撼的行动之一。
我的意思是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以色列正在占领并逐步侵占更多巴勒斯坦地区。
这并非我杜撰,贝尔福宣言已阐明事实。若你因原住民反击而愤怒,那你的立场究竟是什么?
总之关键在于,以色列在屠杀巴勒斯坦人的过程中几乎始终在撒谎。以军几乎每次声明都在歪曲事实,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袭击基督教医院事件。
以色列政府是说谎者,他们拥有专门散布虚假信息的网络大军,并运用“5D策略”。对他们而言,谎言不过是必须运用的战争武器之一。
[删除内容]
[删除内容]
42人丧生
4000平民受伤
袭击分两波进行。你刻意忽略了第二波。
[删除内容]
你指的是哪种疯狂逻辑?
难道全世界的苦难都归咎于美国?
这真是对现实的奇妙解读
[删除内容]
你指的这些HN上的“仇视以色列者”究竟是谁?
HN上有许多人像支持加沙儿童人权那样,同样严肃地捍卫以色列人民的人权。
真正关心文明社会、人权和国际法的我们也认为,许多以色列公民本身就是本国恐怖主义行为的受害者。
公民啊,你必须为国家的罪行负责。无论如何推卸责任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讨论寻呼机袭击事件的残暴本质,正是为了阻止该事件开创的先例继续制造受害者。
让犯下战争罪行的国家操控社会商业机构实施更多暴行,绝非以色列公民的利益所在。
实际上我认为,对以色列怨恨最深的群体恰恰就在该地区。
当你们在舆论法庭上节节败退时,便 resort to this sort of gaslighting。
正因以色列的宣传机器如今在这套精神操控策略上屡屡失效,你们才对那些看清真相的人发动人身攻击——真相就是数十年的战争罪行与人道主义危机。
要么拿出正当论据,要么保持沉默。企图通过精神操控让我们自认偏颇或无知,这种把戏已经行不通了。
真正的战争罪行是哈马斯和真主党向以色列境内肆意发射火箭弹,屠杀无辜平民。
为阻止这种暴行,任何手段都具有正当性且永远正当。
先审判你们自己的战争罪犯,再审判所有战争罪犯。
唯有如此,你们才具备道德高度,才能赢得世界其他国家对审判“他们”战争罪犯的支持。
同意这是战争罪行。
实施所谓“大灾难”——对数以万计巴勒斯坦人进行种族清洗和驱逐——同样构成战争罪。非法占领不属于你的土地是犯罪。维持种族隔离制度是犯罪。未经指控拘押“囚犯”是犯罪。强奸这些囚犯是犯罪。当强奸犯被揭发时,社会竟发生骚乱,这同样令人作呕。持续轰炸杀害仅因存在而存在的巴勒斯坦人,是犯罪。通过“割草行动”无故杀害巴勒斯坦人,是犯罪。镇压和平抗议的巴勒斯坦人,是犯罪。因部分巴勒斯坦人受够了非人待遇就对加沙实施无差别轰炸,是犯罪。
那么若你宣称“为阻止那类暴行可动用一切手段”,难道阻止上述罪行就不该动用一切手段吗?
[删除内容]
感谢你暴露明显的偏见。这场讨论毫无建设性可言。
二战后德国人被强制迁离特定领土,土地归属波兰。这与纳克巴事件本质并无二致。我认为对这类历史事实的回避,以及躲在偏见指控后转移视线的做法,只会削弱你的可信度。
战争是可憎且本质不道德的行径。当它绝非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时,我们若将其简化处理,既无益于人性,也无益于他人。
你认为上述哪些历史事实存在偏见?
附注:人类天生带有偏见。人类需要能够进行尊重的讨论
…而摧毁或损毁加沙超过三分之二的建筑,用空袭杀害数万平民就不算偏见?
显然是。哈马斯和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的行为构成战争罪。想必你也认同以色列系统性打击学校、医院、清真寺和难民营的行为同样构成战争罪?
因哈马斯布设陷阱而摧毁建筑物;我记得本帖早前就提到布设陷阱属于战争罪。
看看这些视频片段里,你能否找到一座完好无损的建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qIDKf1uY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yvJiW-Ndj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UkfmnCR7U
查阅近期卫星影像找到未被摧毁的建筑其实很简单,但这需要比找YouTube视频更强的求真精神
你是在说每栋被以色列空袭摧毁的建筑都埋有哈马斯的陷阱吗?
即便如此,摧毁藏有平民的建筑仍是战争罪行
我指出以色列摧毁建筑存在你忽略的缘由。承认该缘由将严重动摇你所谓“系统性定点打击”的论断。战争充满迷雾且混乱不堪,宽容的视角不应对此事抱持轻率的确定性。
你混淆了建筑物内平民的两种情形。我们所见的大规模建筑摧毁,是在疏散后针对已拆除陷阱的建筑实施的。以色列确实常对含平民的建筑或基础设施发动空袭,但那是基于不同原因和情境的另一类行动(例如打击军事目标时的附带损害等)。
除以色列官方“证据”外,可有其他佐证?
哈马斯人士表示他们确实这样做了。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videos/international/ham…
[已删除]
当美国接连发动一场又一场愚蠢邪恶的战争时,没人会辩称它是世界上的正义力量。若说美国擅长什么,那就是过去二十多年里每隔二十分钟就向无辜民众投下炸弹。但问题在于,它究竟是为谁的利益在犯下这些罪行?
哦,对了……你所说的“生活在美国的人”究竟指谁?凭什么断言这个事实?HN可是国际社区。
我们中有些人并不看重国家认同,只求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让屠杀儿童的行为停止。
[已删除]
[已删除]
这完全违反了共同条款3;《第一公约》第12条与第18条;《第三公约》第13条;《第四公约》第27条、第32条及第51条;《第一附加议定书》第48条、第18条第2-5款、第57条及第54条;《关于特定常规武器使用公约》修正议定书II第7条第2款。第27、32及51条;《第一附加议定书》第48条、第51条第2-5款、第57条及第54条;《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修订第二议定书第7条第2款。
未进行个体评估即对未直接参与敌对行动者(含休班医护人员及平民)实施致命袭击,违反共同第3条; 违反《第一附加议定书》第12条和第18条:医疗人员及设施遭携带爆炸装置的伤员或休班医护人员袭击;违反《第三附加议定书》第13条:众多伤者因伤势当即丧失战斗力,却仍遭受旨在造成最大伤害的弹片二次残害; 违反《第四附加议定书》第27、32及51条:通过大规模同时引爆装置实施集体惩罚,不分个体身份肆意杀害、残害平民(含儿童及旁观者);违反《第一附加议定书》第48条、第51条第2-5款、 第57条及第54条遭到违反,具体表现为未能区分战斗人员与平民、在人口密集区引爆数千枚装置的本质性滥杀滥伤及不成比例性,以及使用欺诈/背信手段实施杀戮;最后,通过将普通民用寻呼机改造为专门设计制造的、内含隐蔽爆炸物的违禁诱杀装置,直接违反了《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修正议定书二第7条第2款。
使用背信手段杀害行为尤为令人不安,因其为报复性使用同类手段开创先例,极可能导致更多无法辩解的恐怖行径。
你刻意渲染“辣味寻呼机”具有滥杀无辜的特性,这种论调完全不符合事实——它们专供恐怖组织购买并用于通讯,据我所知没有非恐怖组织背景的医护人员卷入袭击事件。即便在人口密集区引爆时,由于爆炸装置的设计特性,旁观者也基本不受影响。
你所陈述的每一点都是错误的:
“仅售予恐怖分子”——错误。
“仅被恐怖组织用于通讯”——错误。
“没有非恐怖组织医护人员”——错误。
“因爆炸装置设计,旁观者基本不受影响”——错误。
请证明你的论点不存在逻辑谬误。
然后…请继续阅读我引用的CCW文章。显然你不是对这些材料的重要性及其与本案的相关性一无所知,就是出于恶意辩护以保护你选择的特定群体。
参与行动的摩萨德特工接受的采访揭示了行动实施细节:https://www.cbsnews.com/news/israel-former-mossad-agents-det…
访谈内容与多方证据相符,包括爆炸现场视频显示旁观者未受波及。同样,未发现任何“辣味寻呼机”曾向公众销售。
你声称:
> “仅售予恐怖分子” – 错误。
> “仅被恐怖组织用于通讯” – 错误。
> “不存在非恐怖组织背景的医护人员” – 错误。
根据采访内容
> 莱斯利·斯塔尔:根据网络传言,除真主党外是否还有其他组织想购买此设备?
> 加布里埃尔:是的。我们收到过多位普通潜在客户的询价。显然我们未向任何人发货,只是报出高昂价格。
你声称:
> “爆炸装置设计使旁观者基本不受影响”——错误。
原文记载:
> 为在内部放置炸药。但量不可过多。摩萨德使用假人进行测试,将寻呼机置于填充手套中,精确校准炸药克数——仅够伤害战斗人员,却不波及邻近人员。
>通过诡计失控部署武器实施的法外处决,同样属于恐怖主义。
难道不是吗?纳粹德国的奴工故意破坏设备致德军士兵死亡,这不算战争罪。破坏活动是合法的战争手段。法国人赢得德军士兵信任后割断其喉咙,也不构成战争罪。
>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袭击造成平民死亡——其本质和行为都属于恐怖主义。
战争中平民伤亡在所难免,因为战争本就混乱不堪。日内瓦公约在第四次修订前仅关注战俘保护,从未旨在防止平民伤亡。该公约在二战后更新时,依然未将伦敦大轰炸或基础设施袭击纳入规制范畴——正如俄罗斯通过炸毁乌克兰电力设施企图冻死该国的行为,至今仍不构成战争罪。
若真主党被视为合法交战方,则须在敌对行动中穿着军装以获得公约/议定书/海牙公约的保护。若不穿军装,则被视为背离合法战争的叛徒,其受保护程度 低于正规交战人员 。
倘若中国在我们采购的芯片中植入后门程序,而我们用这些芯片制造武器,随后中国按下按钮使所有含该芯片的设备自毁——这同样不构成战争罪。
战争罪的范畴几乎仅限于虐待战俘,例如对其进行医学“实验”或实施种族灭绝。若你尚未成为战俘,《日内瓦公约》对你的保护条款寥寥无几。
你们当真以为有人会签署“每杀一个坏人最多可杀一名无辜者”的条约?
>别跟我说你不在乎《日内瓦公约》,除非你承认自己根本没读过那玩意儿。
说这话的人似乎没意识到,他自称“彻底读过”的《日内瓦公约》根本没有他想象中的内容。请指出条约中哪条规定:连同目标炸死平民属于战争罪
>破坏行动属于合法战争手段
请出示《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常规武器公约》中支持此论点的条款。你指的是破坏民用基础设施还是军事物资?无论哪种情况,请提供具体条款。
>若真主党是合法交战方,就必须穿着军装
没错。正如那些实施寻呼机袭击的责任方也必须表明交战身份。
>若中国在我们采购的所有芯片中植入后门,我们用这些芯片制造武器,而中国按下按钮使所有含该芯片的物品自毁——这也不构成战争罪。
若此类事件发生,将依据以下一项或多项条款构成战争罪:
– 背信行为(《第一附加议定书》第37条)
– 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第一附加议定书》第51条第4款)
– 造成过度的附带平民伤害/不成比例(《第一附加议定书》第51条第5款(b)项)
– 背信行为(更广泛的海牙禁令)
– 造成多余伤害或不必要的痛苦(《第一附加议定书》第35条第2款)
– 未采取可行预防措施(《第一附加议定书》第57条)
上述六项违规行为均可构成战争罪
>“战争罪基本上就是对战俘进行不当对待,比如对他们做医学'实验'或实施种族灭绝。”
好吧,这纯粹是无知又疯狂的胡言乱语。
>“请指出哪条规定将平民卷入爆炸称为战争罪”
《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及《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已删除内容]
在继续参与本讨论前,建议您先熟悉以下法律条文:
《日内瓦公约》共同条款第3条;第一公约第12条与第18条;第三公约第13条;第四公约第27条、第32条与第51条;第一附加议定书第48条、第51条(2-5)款、第57条与第54条;《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修订第二议定书第7条(2)款。
在主权国家境内袭击平民属于战争罪
[已删除]
> 耶稣啊,你脑子肯定有问题才
无论回复何种内容,在Hacker News上都不得发表此类言论。若想继续参与讨论,请花时间阅读指南并努力遵守。
https://news.ycombinator.com/newsguidelines.html
你当然熟悉这些条款:
《日内瓦公约》共同条款第3条;《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第12条及第18条;《日内瓦公约》第三附加议定书第13条;《日内瓦公约》第四附加议定书第27条、第32条及第51条;《关于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常规武器公约》第48条、第51条第2-5款、第57条及第54条;《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修订后的第二附加议定书第7条第2款。
你为何总在复制粘贴这些内容?对我而言毫无意义。老兄,你上次参战是什么时候?
从震网病毒到飞马木马再到2024年寻呼机攻击,以色列历来善于利用科技产业通过秘密手段推进国家安全目标(这并不罕见:美国如此,中国亦然)。若你所在国家与以色列关系不睦,这家在以色列创立的公司就 绝对 值得关注。
具体是哪些_以色列_公司参与了震网或2024寻呼机攻击?NSO与文中公司性质不同,它明确是网络安全企业。
更关键的问题是:当前以色列有哪些公司 未参与 秘密军事行动?
人们难以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恰恰说明允许军队通过秘密手段实施此类行动,对平民群体而言是多么危险的支撑。
战争本应在公开场合进行,以保护平民。
当军人与平民的界限难以辨别时,纵容大规模秘密屠杀的挥霍心态便会成为常态。
[已删除]
此问题实为稻草人谬误,意在转移视线——以色列国内安全局与摩萨德两家机构,正是通过多家公司作为中间人,将民用基础设施供应链武器化,实施违反《日内瓦公约》的背信行为。他们当然不会设立总部设在特拉维夫的“萨巴巴科技”来干这种肮脏勾当。此等背信行为的性质迫使他们必须牵涉匈牙利等国。
“哪些以色列公司参与了以色列的战争罪行?”这个问题应当在国际刑事法院(ICC)而非此处解答。
(当然,除非回答者是内部告密者…)
> 哪些以色列公司被用于“震网”病毒或2024年寻呼机攻击?
你若能准确说明中兴设备为何遭美国禁用,我便告知答案。秘密行动的本质就是不公开进行。
请阅读原文
> 三星手机在WANA地区搭载以色列技术组件引发额外问题。该区域多个国家法律禁止以色列企业运营,加之持续的巴以冲突,预装关联该国企业的应用更具争议性。
因此以色列软件在多国确属问题,甚至可能违法。
我敢打赌,这些手机里嵌入的以色列技术绝不止广告软件那么简单。
更别提还有大量非手机领域的技术了。
苹果A/M系列芯片的设计就源自以色列。但没人禁止iPhone销售。
对HN读者而言,争议点可能在于:
我同意标题中的“争议”是人为制造的。
根据报道,争议焦点并非如此——其论点在于该应用源自以色列,可能违反当地抵制以色列运动(BDS)法规,因此成为从本地设备移除AppCloud的另一理由。值得注意的是,AppCloud应用似乎仅安装在非洲、亚洲及中东非洲地区的三星手机上,而这些地区恰是实施BDS法规国家的主要分布区。
该报道并未在冲突中站队,仅列举了潜在的合规问题。
BDS是西方概念,而中东地区禁止与以色列贸易的法律早于其产生。
根本不存在所谓的BDS法律,只有反BDS法律。部分穆斯林国家抵制以色列制造的产品,但以色列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几乎所有科技产品都至少含有以色列制造的部件,因此试图实施任何抵制都是愚蠢的。
呃…不知你怎么看,但我绝不让任何以色列产品靠近我手机10米以内。
若真要彻底抵制以色列产品,你必须:
– 不用英特尔处理器,因其多数在海法研发
– 不用防火墙,该技术由以色列国防军发明
– 别用Waze导航。它是以色列产品。
– 别用U盘。这项发明源自以色列。
– 别吃樱桃番茄。这是以色列培育的品种。
清单可以无限延长,但必须补充一条——若你遭遇严重头部或腹部创伤,务必告知医护人员:别用以色列产的绷带。
这些和GP不想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以色列间谍软件有什么关系?你提到的Waze或许有点牵强附会,仅此而已?
说得对,我发现Waze是以色列公司后就卸载了,还避开了十几个被前摩萨德成员领导的Kape Technologies收购的VPN服务商
让我猜猜,你大概还觉得沙瓦玛和鹰嘴豆泥也是以色列发明吧?你在Hacker News上把防火墙说成以色列国防军发明简直荒谬至极,如此离谱的谬误和完全不识时务。
那最好扔掉它
你可能得扔掉手机才行。毕竟无论苹果/高通/安卓等公司——它们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都参与过相关技术开发。
你有依据吗?
指什么?说所有大公司都在以色列设研发中心(或几个)?
比如英伟达现在把其中一个办公室(我记得是七个之一)扩大三倍,还在另一座城市建新园区
争议点是以色列对这些手机的远程控制权,不是以色列研发参与了某个部件。
编辑:我知道他们写了什么
楼主说“任何以色列元素”。手机部分以色列制造,包括基带固件等组件。
笑死。
那你最好践行言论,直接扔掉手机。
所有科技巨头和芯片制造商都在以色列设有研发设计中心。
这逻辑太荒谬了。iPhone在中国组装,难道就归中国所有?企业设以色列办事处很正常,请列举他们公开可查的贡献吧。
设计阶段植入芯片漏洞是否容易?
真心求解。
[已删除]
请勿质疑他人是否阅读过文章。“你读过那篇文章吗?里面提到…”这类表述可简化为“该文章提到…”
https://news.ycombinator.com/newsguidelines.html
[已删除]
或者某些可疑公司向来行事不光彩,而这款应用关联的公司过去就干过见不得人的勾当,所以人们担心它会搞鬼。
[已删除]
身为犹太人,只要听到“以色列”和“应用程序”,我立刻联想到飞马木马。在这场种族灭绝中,以色列政府已证明其不择手段。还记得寻呼机攻击事件吗?因此我要求任何以色列控制的产品都不得靠近我。此外,所有人都应参与抵制、撤资和制裁该政权。
作为曾在多家以色列网络公司任职者……彻底核查以色列企业开发的应用是否暗藏向西方情报机构输送数据的双重用途,完全合情合理。
[删除内容]
质疑某人是否因厌恶种族灭绝而自称犹太人,这本身就是反犹主义。
[删除内容]
为何刻意模糊焦点?问题不在于这是款设备上常见的应用!
问题在于这是款未经同意或告知就强制安装的应用,它拥有系统特权访问权限,且超出了设备厂商的管控范围。对此漠不关心,其间可疑地透着民族主义偏见。
编辑:请回答:哪个国家通过这款应用对手机实施了后门控制?
我同意问题如你所述——这是韩国科技公司制造的普通手机上预装的臃肿软件。这才是争议焦点。
刻意强调软件由以色列公司开发是在制造争议,实属极端偏见。我们应聚焦韩国制造商的决策。
为何要模糊焦点?“臃肿软件”无法准确描述远程控制后门访问的本质。
究竟哪个国家通过该应用程序获得了手机的后门控制权?
我仔细阅读了链接文章及smex.org上的报道,均未提及“远程控制后门访问”。
文章仅抱怨无法从制造商设备卸载该应用——这实属厂商决策范畴。
两篇文章本质上都因Appcloud关联以色列公司而刻意制造争议,而非基于应用实际功能,更非因三星从未被迫在设备预装该应用。
若您掌握三星出售手机被其他政府或企业远程操控的证据,这将极具新闻价值。发现相关报道请务必分享。
[已删除]
[已删除]
种族清洗涉及强制驱逐特定族群——不仅限于大规模屠杀——旨在使特定领土实现文化或种族同质化。
以色列既实施了巴勒斯坦人的强制驱逐,又犯下大规模屠杀罪行,因此该定义完全适用。
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与坚韧阻止了种族清洗的发生。这并非因为以色列未在国际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竭尽全力。
若想博取点击量,在报道中加入“以色列”二字远比枯燥的安卓手机/三星预装软件故事更有效。愤怒能卖座,而这个词足以让无数人(出于各种原因)轻易激愤。
这很合理。就像“俄罗斯”公司总被贴上可疑标签。即便它们做的事荒谬至极也无所谓。这不过是地缘政治的基本逻辑,冷战缓和时期的短暂休战不过三十年左右。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
难道没人愿意反编译应用程序,查明其真实功能,就急不可耐地发表数百字的揣测?
若果真如此,这篇文章及几乎所有评论都纯属浪费时间。
这里本应是充满好奇黑客的技术网站吧?那就该查证事实,而非妄加猜测胡说八道。
安卓手机厂商为何要在设备上塞满臃肿软件?为什么不能提供纯净版安卓系统,让用户自主选择?
原因和Windows笔记本的情况如出一辙。硬件供应商通过预装软件获得收益,从而能以更低价格销售手机并获得更高利润。
据说Pixel系列手机相当干净。
不过我认为很多情况可能取决于运营商协议。
最佳方案应该是通过非运营商渠道购买安卓设备,并确保其支持必要的无线调制解调器频段。
这标题简直垃圾,根本就是在吹捧垃圾软件…
实际上AppCloud是远程安装应用的软件,并非预装软件。它属于间谍软件。开发者所在地(例如中国)本身就构成安全隐患。而对不承认以色列的国家而言,以色列本身就是安全风险。
为何本帖有这么多人在谎称这是预装软件?实在令人不安
他们是以色列人
对于这款被美国公司收购多年的预装软件
只是最初创立于以色列
简直像是别有用心才发帖。
低质网站“sammobile”想翻炒2011年的旧闻——本质是“三星手机塞满垃圾软件”,于是给报道添了点以色列元素。现在他们靠愤怒点击赚足了诚实报酬。
但为什么HN也要配合?
三星似乎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我没花时间深究,因为我认为隐私根本不存在——但我的三星手机始终默认开启所有数据(包括可拆卸uSD卡)备份至韩国服务器的功能。
即便我手动关闭该功能,它似乎仍以某种形式持续运行。
顺便说一句,我住在美国。
AppCloud不仅存在于印度。美国某些OEM版本的手机也预装了它。
我怎么知道的?我的手机会随机弹出推广陌生应用的通知,且无法关闭。最终我通过adb找到了并卸载了它。
这些混蛋。
能否回忆起具体包名?文章及相关链接均未提及,我手机也无法快速定位。有个模糊命名的“应用推荐”服务,初步搜索显示应为 com.samsung.android.mapsagent
com.aura.oobe.att
显然仅适用于AT&T版本。
com.samsung.android.app.spage
T-Mobile版本
停止购买三星产品
简而言之:文章声称AppCloud(涉事软件)与以色列创立、现由美国Unity公司持有的ironSource存在关联,但未明确说明具体关联。作者仅指出ironSource的“Aura”技术似乎与AppCloud功能相似。然而作者同时指出,AppCloud并未出现在ironSource官网任何位置。他们也承认目前尚无证据表明AppCloud存在异常行为。这篇文章看起来极像是“以色列必有问题”的论调。
从谷歌以外渠道购买安卓手机简直像噩梦。
昨天买了台iPad。设置流程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所有臃肿软件都来自苹果自家:Numbers、GarageBand、iMovie、Keynote、Pages、Clips……连那个“小贴士”应用都像预装垃圾软件。
每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预装惊喜礼包”,真是奇妙。
不过这些应用很容易删除,而且不会强制安装第三方“推荐”应用。
确实可以删除,但坦白说我不认为它们是臃肿软件——这些应用都相当实用,不会强行推送广告,很多用户都乐于使用。
应用程序应该不会爆炸吧。
已编辑。尽管文章称该问题出现在西亚和非洲,但似乎全球用户都受到影响。
为什么?难道那里的隐私价值更低吗?
这只是告知读者可能受影响或不受影响。
报道有误。该应用在美国销售的手机中同样存在。
来源:本人通过adb从百思买购机卸载了AppCloud。
感谢提供关键信息。我已展开调查,发现欧盟地区也存在类似案例。
多数人只关心本地资讯,毕竟直接影响自身。若要追踪全球各地新闻(除要闻外),我怕是撑不过一天。
[已删除]
Redis和Elasticsearch均由以色列人创建,Linux内核等重要项目中也存在以色列代码。当然,在CUDA这类闭源技术中同样有以色列人的贡献。要完全规避这些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若你执意要基于贡献者国籍来“净化”系统而损害自身效能,那也请便。
事实上,Elasticsearch曾被明确列为“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的合作伙伴——这个虚假援助组织在其监管下导致众多巴勒斯坦人丧生。(我联系Elasticsearch时,他们否认了参与此事)
但更具体地说,我建议避免使用任何可能被以色列用于监控、舆论操控或实施伤害的技术。
针对特定组织实施的具体行为提出反对,远比基于国籍的歧视更具正当性。
我们并非基于国籍,而是基于对占领行为的具体参与——这些行为正由以色列国家及军队实施。
反对种族隔离的南非难道有错吗?
[已删除]
他的孙子曾表示这比种族隔离更恶劣https://www.reuters.com/world/middle-east/mandelas-grandson-…
所以,不是纳尔逊·曼德拉。甚至不是他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他们的声音对你重要?
既然你重视他们的声音,为什么不重视他孙子的声音?还是说,只有当他们的声音与你一致时才重要?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5958241
尽你所能。若能避开以色列技术就尽量避开,若无法避免至少要努力尝试。开源技术则不同,因为你可以验证和审计技术
真让人好奇你用的是什么电脑,我觉得ZX Spectrum应该没问题。
你是在暗示这款软件能让手机爆炸吗?那些寻呼机可不是普通植入恶意软件的寻呼机,我敢肯定里面装的是真正的炸药。
我在上方补充了更多背景说明(本以为观点不言自明,看来比预想中更晦涩)
[已删除]
> 辣味寻呼机
多么令人不安的幼稚化倾向
> 多么令人不安的幼稚化
你宁愿它叫“阴森寻呼机行动”吗?
[删除内容]
若你把“伤亡”定义为耳朵疼或小擦伤,那当然可以。
> 2. 绝大多数伤亡者并非传说中的“恐怖分子”,而是普通路人。
这纯属谎言,几乎所有辣味寻呼机伤亡者都隶属恐怖组织。
> 3. 无论如何这仍属战争罪行,且因缺乏精准打击而本质上构成恐怖主义行为。发动袭击时他们根本不知道每个寻呼机的具体位置。
实际情况是高度精准的——辣味寻呼机专供恐怖组织用于其通讯网络。就敌方与平民伤亡比例而言,这堪称史上最精准的袭击之一。
是的,寻呼机攻击确实涉及软件,软件可被用于引发过热导致设备故障(锂离子电池故障可能引发爆炸、危险气体泄漏及火灾)。另一例基于软件的硬件破坏攻击是震网病毒(该攻击同样未使用爆炸物)。
对事实投反对票?你可能没理性思考这个话题。
你的事实有误,因为现场确实埋有爆炸物[1]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4_Lebanon_electronic_device…
GP自称“巴勒斯坦科技组织联合创始人”,产生这种联想并不意外。
这是公认的现象,他引用的是以色列领导人的言论。无需人身攻击。你支持间谍软件的理由是什么?
他引用的只是以色列普通公民,而非以色列领导人。
数据收集型臃肿软件被预装在普通手机上,这本身就足够引发争议。
无论是帖子标题还是链接,都试图因公司创立于以色列就强加“以色列很坏”的立场。
以色列作为中东科技枢纽,孕育了众多科技公司与创新成果。其中部分企业从事对人类价值存疑的项目,不过是概率问题。
GP的提议本质上是基于政治立场歧视以色列所有技术成果,仅此而已。
[已删除]
你的论点与主论点毫无关联。无论真伪,你不能先发表文章,待其被驳斥或质疑后,再转移到另一个论点。
散布恐惧与合理化辩解。我们心知肚明他们真正的厌恶缘由。
顺带一提,在阿拉伯世界(我对“部分西亚及北非市场”的解读) 这委婉说法真妙)犹太人并未遭受西方同等的污名化,因此他们通常无需顾忌,直言所指——即“犹太人”。
完全同意。
[已删除]
99.9%的北非犹太人在1948年或1967年后被迫离乡。说这些国家“拥有本土犹太社区”纯属牵强附会
摩洛哥从25万降至2000
阿尔及利亚从13万降至200
突尼斯从105000人锐减至1000人
利比亚从40000人降至0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ghrebi_Jews#Communities
[已删除]
在我看来这毫无反犹主义成分。事实上,我甚至认为将批评以色列国家行为等同于反犹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反犹主义——这种等同将两者归入同一范畴(在等同者眼中,这抹杀了正当批评的空间)。
真正的反犹主义是:当人们看到我家门牌上的名字误以为我是犹太人时,竟在门外高喊“希特勒万岁”(我并非犹太人,但家族曾在二战期间逃离德军追捕,并非所有人都幸存)。
很明显这是挑拨者散布的分裂言论。他们发表了大量针对“西方”的评论。
请具体说明你所见内容及来源,因该评论未能明确你所指涉的对象。
这段话哪部分涉及种族主义?你连文章都懒得略读吗?
[已删除]
没有西方支持,以色列撑不过一年。希望他们能记住这点。中国人对摩西可真是毫不关心。
更糟的是三星手机(至少在我所在地区)默认预装了“三星全球目标”应用,这个应用推送的政治议程令许多人反感。试想如果你新买的小米手机自带一个歌颂中共多么伟大的应用。
……正是这些事件,以及类似的故事,让我永远不会信任或使用安卓手机。